新江湾城生态展示馆

上海
总平面
图纸 © Pu Miao
一、二层及屋顶平面
图纸 © Pu Miao
Section
图纸 © Pu Miao
建筑临街立面(西立面)像是一片长满树的小山坡。
照片 © Pu Miao
幽暗的下行入口暗示进入“另一个世界”。
照片 © Pu Miao
一、二层陈列厅的空间垂直贯通。
照片 © Pu Miao
二层陈列厅东面玻璃幕墙上的历史地图及鸟类标本。
照片 © Pu Miao
二层陈列厅西面的植物观察窗
照片 © Pu Miao
屋顶上的了望平台
照片 © Pu Miao
建筑临湿地立面(东立面)中段
照片 © Pu Miao
建筑师
缪朴
位置
Songhu Road at Yingao Road, 上海
年份
2005
客户
Shanghai Chengtou (Division for New Jiangwan City)
团队
Pu Miao
配合工种
上海市园林设计院
展览
沈浩鹏设计工作室

基地与任务

上海中心城区北边有一片占地约150亩的“孤岛”状湿地,因历史原因数十年来一直保持着自然状态,现 在被规划为新江湾城开发区中的生态保护区,成为新城公共绿化系统的一部。由于该脆弱的生态环境只能承受小型有导游的参观团体,因此有必要在其西端建立一个可以向公众介绍生态知识,并让大家一窥园景的陈列观察设施。在本设计的远期设想中,将有两条高架步道从展示馆向保护区纵深方向辐射出去,使公众能进入整个保护区。

三个设计概念

1. 打破“黑匣子 
充分利用本设施展品的特点,本设计打破了博物馆建筑设计中传统的“黑匣子”概念,把活的动植物及室外的生态环境作为主要展品。为此设计了一个贯穿一、二层,长近13米 的水下观察窗。从窗中能看见湿地水底,水体到岸上的一个完整剖面。在二层陈列厅的西墙外设计了一个下沉庭院,人们可以通过观察窗看到庭院中活的园内典型植物。整个保护区内设置了五个摄像头。参观者可在一层的保护区模型上用激光笔点看任一区域实时转播的景观。最后,屋顶层的了望平台为参观者直接观察区内景观 提供了一个180度的全景画面。在屋顶上设置了一座出挑7.5米的悬挑平台,使人们可以就近观察水面对岸的树冠及鸟类。

2. 逐步揭示 
本设计借鉴了中国传统空间中“逐步揭示”的概念,给参观过程一种探访“桃源”的神 秘感,从而使人们更珍贵被保护的环境。从城市道路望来,整个建筑体被处理成一个长满树的小山,挡住园内景色。当参观者沿下行台阶进入半地下的一层时,揭示 湿地剖面的水下窗使人们暂时忘记室外水面以上的景色。来到二层的展示厅,大片面向园内的玻璃幕墙外覆盖着一层将爬满攀援植物的钢丝网,玻璃上并贴有显示江 湾历史地图的磨砂塑料薄膜。只有当参观者登上屋顶平台后,保护区的真面目才终于全部展开。最后人们可经人造山坡上的台阶缓步回到入口广场。

3. 绿色建筑 
由于本保护区将成为被建成区围绕的宝贵绿地,博物馆应尽量少占区内的绿化面积,最理想的是甚至能增加绿化面积。我们因此将建筑主体的西面埋在复土下,上植与保护区内植被构成相近的各类乔灌木。又在需要开窗的建筑西立面外悬挂金属网一道,上面将爬满攀援植物。从而使建筑“消失”在保护区内现有的草木葱郁的环 境中。由于本工程是建在拆迁房屋的宅基地上,通过这样的设计,博物馆的建设将反而会增加绿地面积总量。上述复土设计同时提高了本建筑的保温能力。本设计并 在一层及屋顶层设可开启窗,使本建筑在春秋季可使用自然通风,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发表/获奖
期刊《建筑学报》(7/2006), 《时代建筑》(6/2006), 图书《建筑六十六》(2006) 及《中国当代建筑 2004-2008》(2008)

第一届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优秀奖,2006

相关项目

  • Gebäudeadaptierungen Rathausbereich - Zwentendorf
    maul-architekten zt gmbh
  • FON - Wohnbau und Kindergarten Fontanastraße
    GERNER GERNER PLUS
  • GOLD - Wohnbau Goldberg
    GERNER GERNER PLUS
  • BENE - Wohnbau Benedikt
    GERNER GERNER PLUS
  • PUCH - Wohnbau Puchsbaumgasse
    GERNER GERNER PLUS

杂志

以下出品方的其他项目 Pu Miao

阳澄湖公园游客中心
昆山
朱亭堂
株洲
阳澄湖公园景观建筑
昆山
山地别墅
苏州
思常路茶室
昆山